岫岩“大件王”传奇------记万雄岫岩大件雕刻专家郑福仁
- 发布时间:2020-09-2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岫岩“大件王”传奇
------记万雄岫岩大件雕刻专家郑福仁
作者-----永德
1 引子
万雄董事局刘福龙主席与大件王郑福仁研究大件玉器的雕刻技术。
我在外地的亲戚给我来个电话,希望我帮助他问问,雕刻一个像中山广场毛主席像那么高的玉石雕塑得多少钱?我答非所问的说,呵呵,你是发烧了还中大奖了?说胡话呀?怎么要办这事?他见我不信,却十分认真的说:他们那里的乡亲们现在生活富裕了,想在村里广场立一座毛主席的雕像,以此表达他们对于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感恩。我见他说的很真诚又不像开玩笑,就答应帮助他打听一下。
放下电话,我就给万雄董事局刘福龙主席打电话咨询此事。刘福龙说,正好我们集团在岫岩建立 “万雄集团岫岩玉雕产业集聚区”,过两天有个揭牌仪式,咱们一起去一趟岫岩,顺便聊聊吧。次日我俩开始了岫岩行。在路上,刘福龙给我介绍了他对于岫岩的印象.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总面积4502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因盛产岫玉,有“中国玉都”之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富饶的满族岫岩自治县因为盛产岫玉,给岫岩的百姓带来无尽财富..岫岩人不仅懂玉,,爱玉,还善于赋予被顽石包裹默默无闻的石头新的生命,使丑陋无比的“顽石”变成人见人爱的美玉。
勤劳朴实的岫岩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把埋藏在大山里的璞玉从地下百米深处挖掘出来,见了天日。因此岫岩人涌现了许多玉石雕刻家。他们用聪明智慧的艺术手法使这些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石头变成人间稀世珍宝而登得大雅之堂。纵观世界各大展览馆和博物馆都有它的身影。中国的岫玉艺术品被誉为东方奇迹,而被世界著名的收藏界天价收藏。
在岫岩众多的玉石雕刻家中,有继承传统技艺久负盛名的老艺术家;还有初出茅庐的雕刻新秀,他们日日夜夜在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巧夺天工的超人智慧,打造了众多灵秀山水、翎毛走兽、历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佛教人物的玉雕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得岫岩玉雕作品誉满全球,让中国岫玉雕刻业态灿烂辉煌。
刘福龙问我,你对岫岩了解多少?
我说, 其实,我也曾经来过岫岩好多次,到过岫岩的人都知道岫岩有许多玉石产品。有项链、手链、手把件、居家摆件、装饰件常见的玉石制品有财神、关公、和各种各样的佛像弥勒、耶稣等。以上所述都是你见到比较小的作品。而大的作品除了鞍山玉佛苑的大佛以外就非常鲜见。所以我对于岫岩的玉雕的认像似乎只有精致小型雕塑为主。对于大型作品乃至超大型作品没有什么记忆。
刘福龙笑了笑说:你说的对,大件难觅,大件玉雕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大件玉石作品雕刻难度较大,首先是大件雕塑大多是人物作品,投资资金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没有经过美术素描基础的长期训练,大件玉石雕刻比例和透视关系难以掌握。在玉石雕刻大件产品更是要求严格,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废了宝贵时间不说,更是浪费了一块大好的玉石材料。常言道,好白菜让猪给拱了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雕刻大件作品没有两把刷子,没有深厚的技术做支撑一般雕刻家不愿意冒此风险。这也是我们大家很难找到大件的雕刻大师,而大件雕刻大师的出场费相应也是不菲。你们老乡所托付你的事,也不是向我们想象要盖个房子找个瓦匠那么简单。没有金刚转谁敢揽瓷器活。
哦,我懂了,说了半天那我这次白来了?
刘福龙说:怎么会?!我们万雄集团正在筹备建立‘万雄集团岫岩大件雕刻基地’,跟你去岫岩到了我们那里我就是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雕刻大师。
太好了,我急忙表示感谢,刘福龙却说:这位雕刻大师姓郑。叫郑福仁。他的经历有些传奇色彩,你是作家,还曾经是记者,应该去了解一下他的事迹,宣传宣传他的事迹。他可是在兴隆乡五道河子一带,不,应该是一位在岫岩稿玉石雕刻领域里是小有名气的大件王!
啊?大件王?谁给封的王?我问刘总。
刘总说,这个‘王’不是谁封的,这是大家的口碑。在当下的商品经济市场环境里,这个王那个王,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但是,不管在那个领域,什么行业,只要你在同行业中做到了出类拔萃,大家就会赞佩你,敬重你,你就是王!
不怪人家都说刘福龙是儒商,说出话来就是不一样。
刘总继续说道:其实,我以前对他也不了解,万雄在岫岩搭建大件基地的时候,通过走访调查和朋友介绍,我对于他才慢慢了解。一会到他的玉石厂看看他雕刻的的玉石作品,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我称他是大件王。
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聊郑福仁和他的玉器厂,本来想欣赏一下岫岩风光, 我俩光顾聊天了,加上车速比较快, 把一路上岫岩的美丽风光甩向车后,真有点可惜。
2、庙沟组(村)印象
作者李永德采访大件王郑福仁,郑福仁讲述他的传奇故事。
大件王郑福仁就住在岫岩兴隆乡五道河子的庙沟组 。
岫岩县的玉石加工真是名不虚传,进入兴隆乡快接近五道河子的道路两旁,不时有玉石产品摆放在道路两旁。其中有手拿大刀的关公老爷,还有许多翎毛走兽、山水风光的玉石雕刻作品。到处悬挂着推销玉石产品的横幅和广告牌匾。如果你不是亲自来岫岩县实地看看,真不知道这块人杰地灵的满族自治县,居然会有这么多的从事雕刻的手工艺人。
车速放慢,坐在车内不时看到有玉雕作品在路边屹立,有的已经被包装好,估计是准备发货了。我一边看一边思衬,大自然给了岫岩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美丽的玉石,而聪明勤劳的岫岩人们没有辜负自然界的馈赠,他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遗传基因,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我倒想看看,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五道河庙沟村的农民兄弟是怎么走上玉雕之路的。我一定要通过对大件王郑福仁的了解,倒想了解在这群山环抱,绿水如碧偏僻山村中的普通农民,如何能够驾驭雕刻艺术这属于上层建筑的技艺。
郑福仁的大件雕塑工厂在一个叫五道河子庙沟组的小村落.。
越接近庙沟村道路两旁有不少的玉石雕刻产品就立在路旁,好像是在搞玉石雕刻的作品展览,我不禁暗叹,没有想到在我印象中的岫岩农村也不过有几个雕塑场罢了,没有想到玉石雕刻在这里竟这么多,好像到了玉雕王国。还没有到郑福仁的雕刻厂,他居住的庙沟村已经让我对其另眼相看了。
快到郑福仁的雕刻厂到时候,马路旁的雕刻作品好像密集起来。在一堆大石头旁边,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刘总告诉我,我们到了,这里就是郑福仁的雕刻厂。
这时候从一座二层楼的民房的院子里走出来一位身材结实面目和蔼年近五十的中年汉子,刘总给我们介绍之后,我仔细的看了这位雕刻‘大件王’:结实的身材,黝黑的面孔,他老远的跟刘福龙和我打招呼,就像久违的亲戚见面一样,朴实和霭的表情使您能够感受到的热情。
从外观上看,穿着普通的T恤,没有一点当代“艺术家”和搞艺术雕刻的范儿,既没有艺术家脑袋后面留着飘逸的长发,脸上也没有蓄着胡须。无论你从穿衣打扮,言谈话语哪个角度看,他都是特别普通,和庙沟的村民别无二致。
我也见过搞艺术的专业人士,我对稿艺术的群体的印象好像不跟我们老百姓穿装打扮一样,他们大多数比较另类,印象中大多数‘男蓄长发女剃秃’好像这就是他们搞艺术的标配。郑福仁他怎么和我们正常人穿戴一样?没有艺术气息和标配,这就是刘福龙说的大件王?
这样的普通乡民也能够成为大件王?我对于刘总说他大件王‘封号’存疑。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
我看到郑福仁家院子里有两个类似厂房的建筑,我有点眼睛不够用,贪婪的隔着门缝往里边看,有两个雕刻师傅在操作.。主人看出了我的好奇心,友好的对我说:李老师先进屋喝口茶,休息一下吧。
短暂的休息我还是不时的想看看雕刻师傅的工作现场。刘总看出我的好奇心,就对我说,好饭不怕晚,李老师先吃点水果凉快凉快再参观不迟。我笑着对他们说。我不累。郑福仁好像猜出的想法,站起来说:恭敬不如从命,我们还是陪李老师出去看看吧。
狗伸舌头树缩脖的初夏,岫岩县的天真是很热,来的时候坐车可以开空调,没有感觉到。现在一离开空调的房子感到热风就像把你包围上一层电热毯一样。哈哈,好热情的岫岩县!
郑福仁把我们带到他的工棚,一位助手正在一个大约几十吨的大玉石进行切割。用他们的话说正在扒皮作业,去掉原玉外层的皮子,玉石大部分已经显露出鲜艳剔透的翠绿质地。这也是玉雕开始的第一道工序。工棚里虽然很宽敞,但是在36度高温的夏天,操作者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带着防尘面罩手中拿着类似我们常见的手动砂轮,切割摩擦玉石,除了玉石粉尘外随着切割进行还冒出灿烂的火花和发出刺耳尖叫声音。在这种条件下不要说工作,就是在这里站几分钟我都感觉受不了。我不禁感叹:太热了,好艰苦的工作条件!郑福仁说,我们这行就是这样,你还没看到冬天零下四五十度,也是得这样干。
是啊,我不禁对雕刻大师们由衷的敬佩,我们看到的美丽动人的玉石产品是那样的令人喜欢,他的的制作过程,都是雕刻家历尽千辛万苦才能使得它们光鲜灿烂。
走马观花的看了郑福仁工棚里的正在雕刻产品,我们来到庙沟组的街上,我们站在街口望去,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都摆满了各自完成的玉石雕刻作品,我们沿着小街前行:郑福仁对于这些雕刻产品都好像自己家的产品一样非常熟悉 ,这是曹东家的作品慈眉善目的南海观世音、有开口大笑的笑佛;招财进宝的财神、有威武严肃关公,郑泽的作品石狮子成双成对;再往不远处看,一只展翅的雄鹰即将起飞至九霄;寓意天下太平万象跟新的一对大象扬起长鼻子尽情的戏耍;不远处一只传说中的貔貅正在观望;这个是何志焕以今世出土青铜礼母戊鼎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的后母戊鼎,为原型的玉石雕刻的玉鼎,备受人们喜欢,这些玉鼎威猛庄重颇有仪式感。我问郑福仁你们是同行,是不是有竞争?郑福仁说:他们都是是我的徒弟他们进步了,我才高兴呢。
郑福仁说,玉雕这个行业有个特点,只能创造,不能模仿。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只有突破传统技艺的禁锢,不断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只有突破传统技艺的禁锢,不断的创新,才有出路。只能参考,不能模仿,玉雕行业永远不会有工业化,只有表现雕刻家的个性张扬的作品才会是好作品。
小型的玉雕作品要小巧玲珑,大的作品要气势恢宏。我敢于创作大件玉雕作品的前提是敢于挑战,有的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大型雕刻的水平和能力,但是就是信心不足,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上手,所以就永远闯不过大型玉雕这道坎.。
我看到一块璞玉在这些普通农民出身的玉石雕刻家们的手中,通过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创新加工技艺,这些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雕刻工艺高超,实在是令人赞叹。
这条庙沟组的道路大约四五里长,不时有汽车吊匆忙驶过,一派繁忙的景象。在道路两旁隔不远竟看到支起的黑色的防护网,在防护网下面一定有不同的玉石雕塑工匠在工作。看到郑福仁领着我们参观,他们都非常客气礼貌的打招呼,还有的还抓紧时间的跟郑福仁探讨雕刻的问题。这些人明显的对郑福仁有一种敬畏的心情。郑福仁言简意赅的给他们些指导,有的还说晚上去郑福仁家去请教。
我们顶着烈日在这条庙沟组的道路上走着,看着,在听郑福仁的介绍和对于道路两旁的玉石作品进行讲解,这是花玉那是河磨玉,以及它们之间的创作难度。我敢说,这条不起眼的村道仿佛就是岫岩县玉石雕刻的自然展厅,也是岫岩县玉石雕刻业态的缩影。我边走边看边思考:庙沟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是如何发展成这么专业的玉石雕刻业态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的成长和壮大一定有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
从庙沟的街道上回到郑福仁的家里,我们边喝茶边聊天。在客厅的一角,我被书架上摆满的奖杯证书吸引了,堆放着几个红色的证书引起我的注意 ,其中不乏天工奖、百花奖、玉星奖等行业内权威奖项的证书,我拿起了一本打开一看:“一本是授予:郑福仁先生中国玉雕鉴赏艺术大师”另一本“授予:郑福仁先生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我问郑福仁:您这都是国家级的大师证书吗?
郑福仁告诉我,是,虽然都是大师称号,但是这两本证书所表彰的内容不一样:中国玉雕鉴赏艺术大师是行业内注重与产品鉴赏的,他是着重看您所持有的玉石收藏品的品质、品种的艺术质量是真是假,有一种辨别艺术水平高下和真伪评论参考功能的资职。而中国玉雕艺术大师是持证者在玉石雕刻技能方面的大师级定位。
如今,国内无论什么行业,评审表彰非常不负责任,有些不良的评比掮客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了。只要你有钱什么假证都能够做出来。我对郑福仁故意问了一句:这两个证件评比得花不少钱吧?没想到郑福仁和刘福龙相对一笑,刘福龙就说郑大师你就给李老师讲一讲你得到这证书的传奇故事吧。
3 ‘不速之客’造访玉器厂
那是2108年六月份,岫岩兴隆福仁玉器厂,担任总设计师及厂长的郑福仁这几天格外兴奋,因为经过一年的日夜奋战,自己的大型玉雕产品《万里长城》已经顺利完成。作为玉石雕刻的雕刻家,已经把自己的工作上升到精神层面:这玉石雕刻已经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的经济行为,而是将自己的热爱祖国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夙愿体现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 这个《万里长城》作品他搜集了很多照片,反复观看这世界上第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曾经三上长城实地考察这人类文化的伟大成果,他每次站在长城上,被会被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而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一定要把老祖祖宗们留下空前绝后的奇迹,用岫岩玉来表现出来!他暗下决心用自己的心血来铸就人类瑰宝----长城。
他每天坚持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否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再看一眼,明天应该怎么样去完成工作。这个作品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夙愿。
虽然还没到伏天,天气也是出奇的热,从岫岩县里开出三辆大轿车,风驰电掣般的开往去兴隆乡五道河的乡道上。车上坐着有20多位乘客,各个精神饱满。从他们年龄结构看有老有少,不像是熟悉的同志,坐在车里表情单一气氛严肃,似乎在完成某项任务。相互之间客气礼貌,鲜有交流。穿着打扮看,干净利索,每个人都有股书卷气,不像是领导干部。从他们的观看岫岩的群山和碧水目光里,可以看出有的人似乎第一次来到岫岩,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关注并喜爱。有的人不时还拿起手机和摄录设备饶有兴趣的拍录车外美丽的岫岩风光。
这是一群让人捉摸不透的人。
郑福仁吃完了早饭,来到雕塑工棚,对于几个工人安排今天的工作任务。
他的夫人杨之静从外面进来,:“老郑,外边不知道从哪来了好几辆车,下来一帮子人,好像冲咱们家这边来了,是不是县里领导来考察参观的?”自从雕塑工厂成立以来经常会来一些参观考察的人。
郑福仁两口子急忙走出雕刻工棚向街里来人方向望去。
“县里也没有通知咱们,再说,这些人好像不是乡里的县里的人。”郑福仁边走边说。
只见这些人中走在前边的中年人,上前跟郑福仁打了个招呼,指着放在院子里和路边已经雕刻好的作品客气的说“这些都是您的作品?我们可以参观一下吗?”
郑福仁客气的说:“是,您可以随便看。”说完,就忙活自己的活去了。
这些人分开了,各自观看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他们好像不谋而和的聚在工棚内数十吨的大型玉雕作品《万里长城》上下看的仔细。还有几个人拿着各自的摄录设备拍照录像。
老郑的夫人杨之静紧张的看着这些人,生怕他们手摸作品。但是,她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人非常讲究,只是知道看,没有一个人用手摸。奇怪的是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语言交流,你看你的我看我的一声不吱……。
杨之静在一旁纳闷的看着这些人,真是一些不同寻常的参观的人。他们各个仔细观看,却噤若寒蝉。他们这是干哈呢?
大约过了近一个小时,一个年纪大点的人,开口说话了: “大家看的差不多了吧?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走吧。”这时候,大家都不声不响的主动上了车。
还是那位中年人,上前跟郑福仁打了个招呼:谢谢您让我们参观。再见。说完,他紧走两步上了汽车,他摇下车窗礼貌地跟郑福仁两口子做着再见的手势。车子沿着庙沟组的小街逐渐远去。
车子开走后,两口子对望:这是些干什么的人?神秘兮兮的。
郑福仁两口子他们也无心思考这些人的来龙去脉,繁忙的工作在等着他们,。就在这种状态下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就在这些不速之客来过几天之后,他们接到一个快递邮包,收件人是郑福仁,落款人是北京中国艺术与收藏艺术雕刻鉴赏委员会。
郑福仁打开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红色耀眼的封面上印着:金光闪闪四个打字“荣誉证书”!夫妻俩当时有点发懵。打开看到上边写: “授予:郑福仁先生中国玉雕鉴赏艺术大师”杨芝静兴奋的喊了起来:“老郑,这是给你的大师证书!”老郑有些茫然,给我的?当 他反复看了几遍后才慢慢的合上这鲜红的证书,眼睛里泛起兴奋的光芒。
郑福仁说: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国家对于那些大件的玉石产品进行评比,不能拿到评比现场的大件由有关部门组成各地评比专家组,进行评比,为了公平公正公开,评比都是由国家组织跨省市专家和专业领军人物匿名评比。评比时候不是事先通知,也非参加评比的作者自己申报,评比过程十分保密。评比结果在国家级专业委员会进行公布。
近几年在郑福仁的领导下他的岫岩县兴隆福仁大型玉器厂不断地收获荣誉;2018年7月份,作品《万里长城》荣获辽宁省玉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2018年10月份,作品《紫气东来》获得中国玉石雕刻玉星奖金奖。2019年4月份,作品《山峦叠翠》被评为天工奖银奖。这些都是对郑福仁的肯定和褒奖。
对于郑福仁来说,他把荣誉与称号都看的不是很重,他更钟情于对于玉石雕刻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发扬光大,让岫岩县的玉石通过大家艺术的再创造,走向世界。
4、坎坷学艺路 一片赤子心
郑福仁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1972年出生于岫岩,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岫岩农村生活特别艰苦。父母亲靠自己家的几亩薄地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随着父母在田地里起早贪黑地劳作,和着晨曦的露珠,伴着落日的余晖,或锄草或割地,或种玉米或挖野菜,挑猪粪等等的农家活儿,童年的郑福仁他都经历着,感受着。那时候,日子过得清苦,全家一年忙碌下来,竟然填不饱肚子,甚至吃不上有蔬菜肉类,唯有年三十的晚上,才能盼来一顿饺子。更多的时候,吃的是玉米窝窝头,喝的是玉米糊糊。能够穿上一件像样的衣服,更是成了一种祈盼。
在极端困苦的生活条件下饥一顿饱一顿勉强念到初中。初中时候连学习用的笔和纸都买不起,为了不给家里父母添麻烦,得靠自己到山上采些中草药去换点钱来解决。家離学校有四五里地,学校没有食堂,中午吃饭成了难题。条件好的时候自己带个窝头,就点咸菜;不好的时候就在学校喝点凉水果腹等到晚上放学回家再吃。
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熬到1989年岫岩县兴隆中学毕业。
他十分喜欢读书,但是困难的生活条件不容许他继续读书了,他没有被生活的艰辛击垮,为了减轻家里边的经济负担他开始了学徒生涯。1992年加入岫岩满族自治县玉石矿玉器厂工作。
进入玉器厂工作的时候,他还是个懵懵懂懂的青年,他进入工厂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工作多挣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的朴素感情。
在进入玉器厂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年郑福仁,使他眼界大开。
他看到,玉器厂的师傅们各有千秋,有的擅长雕刻大型人物,有的拿手雕刻动物、佛像、壁画雕刻,和他们一起工作本身,已经脱离了单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朴实追求,虽然自己只是个入场的普通工人,但是,我和他们也差不多,他们也不是专业搞美术的,为什么他们能够掌握雕刻技术?难道我就不能?
老话说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想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家境又是这么困难,不奋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一条路摆在眼前:学!!
郑福仁除了勤奋工作以外,还有股虚心学习的劲头。他暗暗下决心,有目的跟有经验的老师傅搞好关系,也要向他们一样做一名有技术的玉雕工人。他的勤学好问使大家都喜欢他。对于他关于玉雕方面的知识提问,大家愿意都把自己对于玉雕方面的经验和理解毫无保留的讲给他听。
郑福仁是个有心的人,他对于各个玉雕师傅仔细的分析,这些玉雕师傅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点:有的作品以写实,有的巧色为主要创作风格,善于研究原料材质、形状、皮色等特点,有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充分展现俏色巧雕的技法。有的加深了他对玉雕艺术的追求,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潜心研习,他仔细的分析了每位老师傅的技术特点,跟张三学习什么,跟李四学习什么;人家干完一件作品,大家对于作品复习的时候,他仔细地听大家对于作品的评论,博取众长,对玉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与了解。这正好应了那句话:学艺不如偷艺。工余时间人家都在打扑克下棋,郑福仁坐在一旁练习写生、速写等美术基本功。
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没有阻挡郑福仁对于玉雕工作的热爱,他把原来进入工厂为了好好工作多挣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的朴素感情转化为向掌握玉雕艺术方向发展,做一名像样的玉雕高手。他在工作中不但实现了对玉雕的技术追求,学习专研雕刻设计各种人物、动物、素活、花鸟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生素描等基本功,在工厂的这段时间好学上进的工作、对于玉雕艺术的追求使他在工厂里的同年龄青年中已经显得出类拔萃。他把原来的为了生活而工作的朴素思维,又上升了新的高度:要在玉雕事业上闯出新天地!
就这样郑福仁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雕刻知识,还意外的收获了爱情。
在郑福仁日夜专研的工作中,得到大家投去赞美的目光。工厂里光亮组的杨之静是位勤快美丽的姑娘,在与郑福仁的接触中,发现郑福仁是个好小伙,工作肯干,为人正直,所以对他产生好感。郑福仁对于杨之静的爱恋之意也是情有独钟。但是郑福仁感觉自己经济条件尚不宽裕,不敢对杨之静表白,很怕委屈了杨之静。这对恋人迟迟没有成婚。
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任何艰难困苦都挡不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杨之静在没有婚戒、没有婚纱、没有车、没有房的条件下,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郑福仁。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在租住的房子里成婚。用现在的话说,是地地道道的裸婚。
婚后,郑福仁、杨之静夫妻俩努力工作,郑福仁下定决心,要在玉石雕刻的领域里好好学习技术创造未来,让杨之静过上美好的生活。虽然那时候郑福仁工作辛苦,但是小两口甜蜜的爱情给了他们生活学习增加了前进的动力。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玉石矿玉器厂的这对小夫妻,就像一对羽翼丰满的鸟儿,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遨游于更加广阔的天空!
5.创新与追求
万雄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福龙考察大件玉雕现场。
郑福仁1992年他到岫岩满族自治县玉石矿玉器厂学徒,当了一名玉石雕刻工人。在工厂有个传统习惯:学徒学徒三年为奴,在学徒期间只能干些粗活,雕刻到关键点地方,师傅就把你致使走了,所以在工厂他经常偷偷地观察岫岩高级技师的工作,看人家是怎么干,巧妙地学习,这就是手艺人常说的偷艺。手艺人还有些‘教会一个徒弟,就饿死一个师傅的传统思想’他除了在别人雕刻设计各种人物、动物、素活、花鸟等雕刻技艺的时候潜心琢磨之外,思考与玉石雕刻行业未来的发展创新。
在工作实践中,他发现工厂里的工作受命于人,自己有些创作上很受限制,特别是传统的雕刻工具很难适应艺术作品的要求,他想对于玉雕工具进行改动,但是,这工具的所有权是工厂的,他不可以把厂里的工具随便拆卸好改动,改动工具的想法是有劲使不上,这使他很烦恼。
郑福仁在这个工厂里学到了技术和知识,也对工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工厂的前进步伐和郑福仁的期望有些不同步。郑福仁和爱人经过反复掂量,决定自己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9年郑福仁克服种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立岫岩兴隆福仁玉器厂,并担任总设计师及厂长。
自己创业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郑福仁第一件事就是从制作大件玉石制品开始,走与常人不一样的创业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郑福仁是个爱琢磨的人。他认为千百年来,我国玉石雕刻行业产品享誉世界,从早期出土文物看玉石制品我们的先人,制作工艺的先进程度虽然原始,但是他们使用最原始的工具已经令我们望其项背了,而我们现代的玉雕工具以电为动力,虽然表面看进步很大,还有需要改进。原来在工厂的时候,自己对于雕刻工具进行改革和改进毕竟工具的所有权是厂里集体所有,对于改进和拆卸一些想法受到限制,现在工厂是自己的。他可以大显身手了。
他首先从雕刻工具进行颠覆性的改造和创新。在工作实践中他不断地观察其他工匠艺人 的玉雕作品,除了作者高超的操作技术外,雕刻工具就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在自己的工厂里,他从实际工作出发,善于思考,对于雕刻工具进行了大胆改革。他手中改制后的雕刻工具省工省力,把以前由于工具上刻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做到;心里想的雕刻手段由于工具的某个螺丝的阻挡而实现不了,做不到的雕刻‘死角’也顺利解决。随着郑福仁在雕刻工具的改进不断地被同行模仿,得心应手的雕刻工具使得玉石行业的雕刻技艺有了明显的进步。雕刻作品的质量上了新台阶。
他在玉石雕刻工具的改进,也引起雕刻工具制造商们的兴趣,大家对于郑福仁对于雕刻工具的改进赞不绝口。同行们的鼓励更坚定了他对于雕刻工具改造前景充满信心。无论是同行、徒弟只要有问题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起研究解决。
郑福仁的雕刻工具改革与改进使他的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得心应手的工具和天马行空的创作自由,让他在玉雕行业中如鱼得水。在此时间段郑福仁思维有了大幅度提升:玉石雕刻不禁是传统技艺的艺术表达,它更是自己灵魂净化的抒发。
从一名学徒到今日的玉雕大师,屈指算来,郑福仁已走了将近30余年!他与玉相随,在继承与创新中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无论是小巧玲珑的手把件还是精致的首饰玉件以及数十米高的大件玉雕作品,得到大家认可。从认可到赞赏,他的作品到人品信誉度越来越高。在他取得成绩后,不忘家乡,一直致力于弘扬岫岩玉文化,他在家乡和岫岩培养了50多名玉雕弟子,为玉都玉雕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福仁擅长大型人物、动物、佛像雕刻,作品以写实、巧色为主要创作风格,善于研究原料材质、形状、皮色等特点,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充分展现俏色巧雕的技法。凭着对玉雕艺术的追求,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潜心研习,博取众长,对玉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与了解。近年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得到了玉雕界专家以及收藏爱好者的好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玉雕大赛中获奖。
2013年岫岩县兴隆福仁大型玉器厂领导村民艺术,岫岩电视台采访突破玉雕行业贡献奖。在郑福仁的家乡一带人们都称他为玉石雕刻的大件王。
通过对于郑福仁的了解和采访使我深受感动,郑福仁说,人,是艺术的主体,心是艺术的灵魂,艺朮作品的创作是雕刻家心灵的结晶。艺术源头来源于自然,通过玉雕作者的心灵创作,才能使中国玉石雕刻,不仅仅能够达到一种绘画美,更是承载着一种巨大的历史符码,承载着深不可测、难以復现的文化含义,其独特的意义正是中华民族有力度传统古老的源头给予的,即在任何历史语境中,它都不具备形式上的纯粹性,而是某种精神和历史的表述。
郑福仁的每件大型玉雕作品,都是雕刻大师郑福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反复研读后切入历史,來重新激活雕刻作品文化的记忆,用磕到轻轻拨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尽量为现代人理清一条中华民族精神的演进史,在叙述出中华民族几千年來为寻求生存之道,用雕刻表现出各种把他的历史人物理想之境。
多年以来郑福仁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充满坎坷和困难,他时刻不忘初心,他本着作为一个优秀的玉石雕刻大师,本身也应是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和讲求多方面的经历、修养厚积薄发。要甘于寂寞,潜心创作,不以大器晚成为喜,不以默默无闻为憂,透视时空,积累薪我,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雕刻技艺礼颂祖国,热爱民族和强烈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以強者的人生态度,不断创新。孜孜不倦奋力攀登,运用手中的雕刻技能才能在手中写出万千之情怀,让晶莹剔透的岫岩玉石能在自己雕刻彰显出无限的意境。
玉石雕刻大师郑福仁的追求是:小件作品深入百姓之家,成为传家之宝;大件作品展现民族之光,成为国之重器。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