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龙:东方生存智慧是"跟天走"随着季节吃
- 发布时间:2020-09-1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作者简介
刘福龙 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辽商》《新辽商》作者。现任万雄集团董事局主席、万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辽宁华夏儿女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新加坡资本总商会永久名誉顾问、沈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监事长、沈阳营养学会名誉会长、政协辽宁省第九、十、十一届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沈阳市工商联副主席、东北大学校董兼职教授、辽宁省预备役某师中校等30多项社会职务。曾荣获辽宁省、市、区三级劳动模范、中国优秀企业家、辽宁省优秀慈善人物、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48项社会荣誉。2009年获得辉煌60年突出贡献专家学者贡献奖(终身成就贡献奖),并代表东北三省企业界随胡锦涛主席参加新加坡APEC会议,2014年被胡润百富评为最受尊敬企业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国人告别了世世代代的穷困生活,迈入吃穿不愁的小康社会。伴随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由此给我国居民饮食带来显著影响。首先,是热量急剧增加,其次是饮食结构变化。我国居民开始吃更多的肉食,同时,蛋奶、蔬菜、水果的消费量也急剧增加。在食物空前丰富的今天,当人们面临各种选择时,却又显得有些茫然——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很多人而言还远未解决。于是,此类话题开始成为社会热点,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否则会干扰体内的生物钟,使肠胃蠕动不规律或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甚至紊乱,长期如此,则食欲减退,必然会损害健康。诸如此类的讨论见诸于各类媒体,与此同时,花样翻新的饮食产品、饮食方式不断改写饮食潮流。于是,在信奉“以食为天”的国度,人们刚刚摆脱了长期忍受饥饿的困苦,就迎来了食物丰富带来的烦恼。
有关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腰围增长正在逐步成为世界之最!”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居民人均收入约为日本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人均肉类消费约为61公斤/年,日本这一数据约为39公斤至40公斤/年。同样情况下,肉类消费过多易导致营养多重负担,主要包括膳食营养不足、微量元素不足,最终为慢性病发病埋下“祸根”。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中国每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显然,吃不好,吃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摆脱贫穷后的温饱社会,如何吃的健康已成为头等大事。农业部食物营养研究机构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确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破解这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饮食观念、创新饮食产品、创新饮食技艺,由追求吃得饱,到全社会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科学,奠定新时代和谐、健康、欢乐、祥和社会的重要基础。
追根溯源,创新饮食观念、创新饮食产品、创新饮食技艺以中华传统医药为本。在古代,药物与食物不分,《神农本草经》收载了许多治病与养生皆宜的品种,如山药、莲米、大枣、百合、蜂蜜、薏仁、芝麻、核桃、龙眼等。药膳,古代称为“食疗”、“食治”、“食补”等。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孟诜、陈直、忽思慧、李时珍、王孟英等,都曾对药膳有过论述。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专设药膳篇《食治门》,认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忽思慧也曾著药膳专著《饮膳正要》,深刻阐述了养生之道,阐述了饮食与保健的辩证关系。陈直曾著老年保健专著《养老奉亲书》,“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本草.膳》由国家名老中医率团队潜心研究多年,以《黄帝内经》五季养生智慧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气候变暖、工作生活压力加大等现代城市民众的生活特点,以人为本,弘扬“天食人以五气,人食天以五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考,提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调身理念,主张全年伴随五季节气变换调整饮食的全新理念。在五季调身饮食理念指导下,挖掘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渊源流长的药食同源文化宝库,传承中华药膳传统经典,创新饮食产品,研制出新型膳食配方几百种收录本书中,以155味药食同源及可用于保健品的草药配伍,组成了874个调身功能的膳食配方。春,148个。夏,126个。长夏,280个。秋,133个。冬,187个。
《本草.膳》致力于饮食产品创新的膳食配方,为博大精深的中华药膳走入寻常百姓生活创造了重要条件。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以补精益气”中华药膳深奥道理,直接转化为日常的煎炒烹炸饮食生活。膳食配方中使用中药数目155味,使用食材数目154味。《本草.膳》也成为本草经典文化传统重要载体。药膳不再是深宫府院的独享,不再是皇亲贵胄的专属,本草智慧古为今用,现代营养科学嫁接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加以发扬光大,
《本草.膳》为现代家庭提供简便易行的新型饮食产品食方。在此基础上,由专业饮食创新科技企业或寻常家庭,依据《本草.膳》饮食配方,借助现代烹饪加工技术与工艺创新,可实现更加简约化、便捷化、科学化的饮食消费模式。专业饮食科技企业利用先进加工工艺,依创新饮食产品配方,加工食材、食物半成品、饮食配料等,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美食APP等,助推中华药膳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伴随中华民族追究美好生活步伐加快,主体自觉,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调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对于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希望获得能够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为81.8%,高于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76.4%。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93%的被访者表达了有“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需求,高于对“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治疗方案”的需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项相关政策法规。2017年中国家庭健康观念发生三大可喜变化——健康生活、健康管理、积极预防意识增强。在此背景下,《本草.膳》将是助推我国民众主体自觉,科学饮食,铸就美好生活,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本草.膳》为有效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本草.膳》携手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品质的饮食创新科技企业,依托营养科学,弘扬传统本草文化,打造“营养一个民族”的中华膳食工程。引领健康养生理念,倡导科学饮食生活,弘扬传统本草文化,创新健康产业业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