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上新观点:思可味有限责任公司科研团队提出 “五季调身”法
- 发布时间:2018-01-0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创科学,是经受过几千年临床实践考验的实用科学。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国际发展,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明确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争取在中医
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因此中医药国际化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万雄集团旗下思可味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球唯一 一家以本草科技的探索和应用为事业核心的企业,秉承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经营策略,挖掘中国最古老最深厚的科技源泉——华夏本草,使之在新的世纪绽放光彩。通过与国际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本草科技原理的专利产品,涵盖种植、养殖、食品制造、餐饮运营、健康管理、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团。
思可味有限责任公司的“本草科技国际研究院”著名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文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方振伟主治医师带领中医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提出现代调神论——【五季调身】新观点。
刘学文 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曾任中国中医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副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参与国家多项科研课题,著作及论文颇丰,有着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经验。
方振伟 硕士学位,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曾跟随多名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诊学习,形成较完整的中医辨证体系。硕士毕业后,就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潜心研究针刺配合中药及药膳治疗疾病。近年来,查阅古籍,热衷于从历代中医学家养生方法中研究养生理论,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知识化,中医养生药膳能起到强大的防病、治病作用,其已将药食同源理论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较好疗效。
人生存于天地之中,自然界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的繁衍生息。
人体,五行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准则,人体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之说。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属性。人和自然都与五行(木、火、土、金、水、)有关。木曰曲直,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水润下为阴,而水面上为阳,水面下为阴,这说明阴阳阳五行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人和自然都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滋生、衰亡,犹如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在阴阳平衡状态下相互滋生、相互助长,身强体壮延年益寿;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影响都会累及其它脏器,如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也同样受累。在了解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关系合,分析可能发生的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保健,自我护理。
源于《黄帝内经》的“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合一理论是指导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人在天地之中,天地之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其变化异常必然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养生之道就必须注意顺应天地之气的有序变化,这是颐养天年的基本原则。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顺应天地变化规律是养生康复的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夏三月,此为蕃秀。秋三月,此为容平。冬三月,此为闭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四时养生原则。
但日常生活中发现夏季最后一个月份即六月,多阴雨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偏大,人身体多感觉沉重,有别于夏季其他两个月份。
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学文教授基于临床诊病,查阅中医古籍,发现《素问·金匮真言论》云:春季“藏精于肝”,夏季“藏精于心”,长夏“藏精于脾”,秋季“藏精于肺”,冬季“藏精于肾”,因而提出五季通于五脏,五脏强则人身强养生观点。五种季节不同的变化规律容易伤及相应之脏腑,如何在五脏相应之时保护五脏的功能或强化五脏的抵御病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刘学文教授多年临床实践及其团队不懈努力,提出“五季调身“养生观点,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化治疗不谋而合。
万雄集团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福龙以传承弘扬中国古老的中医文化为己任,学习中医理论,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签定健康产业校企联盟协议,并多次到各地考察调研,验证【五季调身】新观点。
刘教授提出:顺应自然界五种季节变化规律以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是指导养生的基本原则。 五季变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五季阴阳消长变化影响人体,人体会与之发生相应变化。 违背了自然界规律,即违背了人体生存规律,会影响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顺应自然界规律养生,成为五季养生的核心问题。 春、夏、长夏自然界阴消阳长,人体阳气处于升发、旺盛的阶段,此时养生必须顺应阳气生长变化,顺势行之。 秋、冬自然界阳消阴长,人体阴气逐渐旺盛,阳气逐渐收敛,应该顺势保养阴气,以助于阳气闭藏。 五脏应于五季,五脏在所应之时,精气聚于该脏,五脏顺应五季的变化,也就是身体顺于五季的变化规律。
刘学文教授指出多角度、多靶点在五季中不同季节对人的身体进行干预,从而顺应季节的变化,达到法天则地的效果。包括吃、穿、住、行人的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然饮食五味偏向, “食饮有节” 和 “谨和五味”最能改变人之身体机能,因为饮食为人体后天精气的主要来源,把顺应自然,调节饮食放在养生诸法之首,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且人体饮食的五季调节干预会是当今社会的永恒命题。
《易经》和《黄帝内经》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引领地位的思想成果,他们的结合真正体现了“医易同源”的古老思想,继而成为指导几千年来传统中医药学说与实践发展的纲领。 思可味有限责任公司【五季调身】新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时代对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和概括,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多年来被忽略的“药食同源”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此坚实雄厚的基础上,推动传统中医药在实践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真正的养生调身内涵博大,在中国养生文化中,人不仅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也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所以,养生不单是饮食、运动锻炼、睡眠调解、劳逸结合等,更应重视道德修养、精神卫生、养心养生、养性养德、身心统一。把人体养生学内容概括起来,也就是五季调身的理念。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