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五季调身”理论,尝试"生命掌控",实现中医科学的新跨越
- 发布时间:2018-02-0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千百年来中外医学都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实现对生命的掌控,将生老病死纳入人类可充分干预的轨道。遗憾的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囿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以著名企业家刘福龙为首的健康医学研究团队,在率先提出"本草科技"概念基础上,又在2017年末提出"五季养身"理论,旨在解决"生命掌控"这一重大课题。传统医学指出,天人合一理论,即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改变有明显一致性。自然界的五季变化,随着“生、长、化、收、藏”而不同,人体也会在一年中表现相应的时间变化规律。所以自然界是有序的,人体的养生规律也是有序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中的“黄帝计划”。
一年中可细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五季阴阳消长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人体会与之发生相应变化。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 违背了自然界规律,会影响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五季中长夏为五脏中脾脏所主,肾主先天精气,脾主后天运化,为维持脏腑营养物质吸收的后天之本。故五季中长夏(农历六月)养生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也诠释了“中央脾土”深刻含义。自然界有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对立而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也即强调"恒动观"。《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乃智者。而知晓天文地理、精通阴阳之变,乃智慧医学。传统医学中医治未病理念有几千年历史,"未雨绸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阴阳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